宁波市家电行业协会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企业新闻 > 海天集团重才爱才纪事

海天集团重才爱才纪事

[ 宁波市塑料机械行业协会 ] 发表于 2010-09-07 16:49:56 浏览量:0
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
  ——海天集团重才爱才纪事

  近日,在“2005-2006年度北仑新区突出贡献人才和重才爱才先进单位”评选中,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“重才爱才先进单位”称号。海天公司究竟是如何重才爱才?记者近日走访了海天公司,了解该公司的人才工作。


 

  人才培养途径多元化

  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66年,当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,政府实行人才分配制度,没有任何技术和文化的农民都可以进海天。拿什么拯救乡镇企业?海天的回答是人才培养。

  “海天从来没有停止过人才培养。”海天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建国这样说。1989年以前,大环境限制了公司人才的引进,公司就倡导“自我培养”。七十年代,公司在浙江电视大学创办了一个“机械专业班”,专门给公司员工进行技术、文化培训。张建国就是在培训中受益的一位,他对记者说:“当时,我们边工作,边学习,虽然很辛苦,但学以致用,对个人业务能力和技术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。”至今,张建国还经常抽空为公司内部员工上课,大家都习惯地称他为“张老师”,而不是“张总”。

  除自我培养外,海天还根据个人条件,把基础比较好的员工“送出去”培养。一方面把本科生送到上海财经大学、浙江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;另一方面,轮批把国内员工送到德国研发中心,与那边的研究人员一起生活、工作、学习。张建国告诉记者,公司计划每半年送3位员工到德国研发中心体验、学习。目前,第一批员工已前往德国。此外,海天还通过“产学研合作项目”对人才进行培养。2005年1月19日,宁波海天北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北京化工大学以技术入股方式出资占20%,该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均可参与海天公司的产品研发。海天公司还和浙江大学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紧密协作关系,多方共建技术合作平台,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

  以诚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

  如今的海天已是大型企业,我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单位,我国轻工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单位。公司被评为我国最大民营企业百强之一,并被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(TIPS组织)认定为我国优秀民营企业,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塑料机械生产基地。“公司已有的社会地位以及良性的发展过程,无疑给公司的人才引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”张建国说。

  2006年1月1日,德国塑料与橡胶机械协会原主席海勒姆·弗兰茨来到海天公司,担任执行副总裁,并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。如今,他已是海天国际战略副总裁兼海外研发中心负责人,他的儿子也来到海天公司,任德国研发中心总经理。据统计,到目前为止,海天集团共有正式职工2700余名,其中来自德国、日本等国的国际塑机行业顶级专家20多位,大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近1800名。

  在引进人才中,诚意是关键。对高端人才的引进,海天公司主要是通过“猎头”。张建国向记者介绍:“要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,引进外籍人才,我们就只能通过平时对业界人士的了解去‘挖’人。在沟通和谈判过程中,诚意是我们唯一的筹码。”海天对每位优秀员工,都是以诚相待。来自江西的车宁真是公司计算机中心的骨干,已有十几年的工龄。事实上,车宁真曾提出过辞职。1998年,他在海天工作刚满一年,“血气方刚的青年对外面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”,车宁真提交了辞呈。但当时市场上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,公司需要像车宁真这样的人才。回忆起9年前的往事,车宁真说:“当时,张老师找我谈话,我们在办公室里聊了整整一个上午。具体的内容现在已不是很清楚了,但张老师诚恳的态度打动了我,我最终选择了留下。”

  从“阶梯式”向“斜坡式”转变

  只要有才能,普通员工也能享受干部级的待遇。张建国向记者介绍了海天的人才管理机制,他说:“使员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,是‘海天’领跑我国塑料机械行业的重要动力。”

  1998年,海天公司设立了“海天技术创新奖”和“合理化建议奖”,用以表彰有突出创新成果的员工及对公司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的员工,从而鼓励员工创新,鼓励员工与海天共发展。“谁说我国缺少自主创新,我们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自己研发、设计的。”张建国自豪地说。十多年来,每年都有20多个项目获得“海天技术创新奖”,10多人获得“合理化建议奖”。去年9月,由傅南红负责研发的全变动注塑机,因其节能、精密、快速而获得“海天技术创新奖”特等奖,目前公司已批量生产该产品。

  从2003年起,海天公司不拘一格选人才,在科技部门推行内部技术职务评定制,选拔一些由于学历等原因评不上职称但能力突出的员工,在企业内部担任主任工程师、副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务,并享受副科级以上的相应待遇。陆柏军是这一制度的第一位受益者,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变成海天公司科技部研发三部主任。他不无感慨地说:“如果没有这个制度,很多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始终只能得到普通技术人员的待遇,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永远横着一条‘沟’。”张建国告诉记者:“过去,只有某行政干部的岗位空缺了,下面的员工才有机会得到晋升。这一制度使得有能力的普通员工都有机会享受干部级待遇,而不必等到岗位空缺,使得原本‘阶梯式’的人才发展模式转变为‘斜坡式’。”